开户TEL-薇信-扣:一七三--四五七三--四六八零 Wechat(同上)
优惠如下: A股佣金万1.2,量大万1
基金万0.6,量大万0.5
融-资-融-券佣金万1.5,量大万1,
融-资利率5.88 债券万0.5,
期权3元一张,量大2元
港股通万1.5,量大万1
同时支持同花顺和通达信交易!! !
75岁的柳传志,终于迎来了正式的退休时刻。
燃财经获悉,联想控股将在今天下午正式宣布柳传志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。继任者将是现任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、执行董事宁旻。
宁旻现年50岁,1991年加盟联想,曾任柳传志助理、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,目前在联想控股主要负责资本和投资方面的工作。宁旻在2012年成为联想执行委员会成员,执行委员会是联想控股的最高管理机构,也是接班人的“候选池”。
过去35年,联想属于柳传志时代。他在40岁的时候参与创办了联想,一手打造了这家世界500强公司。
外界对联想的评价毁誉参半,且往往倾于极端。有人认为它是民族品牌的代表,有人认为它缺乏核心技术正在走向没落。
无论如何,柳传志参与并见证了大半部中国科技和互联网的商业史。这是一部新旧体制剧烈冲突、旧秩序瓦解新秩序重建的历史。而柳传志,就是那个在新旧秩序间,寻找到平衡点的人。
柳传志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。联想的历史告诉我们,梦想和现实,究竟是何面目。柳传志则用行动指出,梦想和现实的桥梁,究竟该如何搭建。
燃财经选取了柳传志35年创业过程中,五个决定联想命运的关键决定。这是五个历史的横切面,能够让我们看清,为何联想会是今天的模样。
第一个决定:弃仕从商
“小公司做事,大公司做人。”——柳传志
1984年秋,北京中关村的一间小平房里,11个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中年人召开了一次“全体会议”,宣告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成立,这就是联想公司的前身。公司的筹备过程相当简单,计算所的传达室充当了早期的会议室,石灰墙壁、水泥地面、两个长板凳、三张抽屉桌。
40岁的柳传志是其中一员,正是“人到中年”的年纪。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,柳传志有一份相当体面的“铁饭碗”,熬到40出头,可以不用再折腾了。
那个时候经商不是很多读书人的第一选择。但就在那一年,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从中南海下发,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改革成了“迫切所需”,追求财富开始变得名正言顺。读书人下海,开始暗流涌动。
实际上,这一年被称为“中国企业家元年”。跟柳传志一样投身创业大潮的大有人在,比如用自己贩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创办万科的王石,出任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,日后成就了海尔的张瑞敏。也是在这一年,柳传志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。
然而,跟百度百科中“柳传志带领10名科技人员,毅然创办联想”的脚本不同,当时在计算所内部,无论年龄,还是资历和地位,柳传志都不是最高的——45岁的王树和是第一任总经理,柳传志和张祖祥分别担任副总经理。此外,计算所所长曾朝茂兼着董事长的头衔。
更重要的是,联想背后站着中科院和计算所,它们提供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,以及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资源支持。柳传志早期在联想的任命由中国科学院批准,他的职位后边附加了一个“副处”的括号。这个括号意味深长,表明他并未脱离组织。
种种迹象表明,柳传志并非“逼上梁山”,而是顺势为之。
柳传志出身优渥。他的父亲柳谷书早年参加革命,是国内最早的知识产权律师之一,也在银行业颇有积累。相比那些背水一战、放手一搏的草根创业者而言,柳传志的试错成本要低很多。他曾承认,自己在一些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上,都得到了父亲的指引,包括放弃仕途选择创业。
而在做科研和做企业这两条路上,日后联想的发展证明,柳传志显然更适合后者。他声音洪亮、精力充沛、富有感染力,他很清楚自己在科研领域缺少专注和激情,相比倪光南这样天生的科学家,他的志向应该是在商界。
他的性格中还有敢打敢闯不要命的野性一面。这也是为什么在联想早期的“三人核心”中,最后是他独揽大权,带领联想杀出一条血路。
有这样一个细节。早年联想打算从香港进口微机,拿到大陆插上汉卡倒卖,借来的300万元货款汇到深圳,发现钱被人拐走了。柳传志二话不说直奔深圳,红着眼在对方家门口守了一夜,“当时拿块砖头拍他脑袋的心都有”,对方这才退还货款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老客网上看到的,谢谢!